◎ 陈曦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吴长锋 龙跃梅
3月14日,在湖北荆门漳河水上机场,全球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正式启动相关科研前的保障工作。
疫情期间,忙碌的不只ag600。浦东生产线第一架arj21飞机132架机在浦东机场完成首次生产试飞;上海光源和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不停与病毒“厮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紧张施工;人造小太阳有序推进年度各项工作;中国散裂中子源提前一年半达到设计指标……
全国各地,一批“国之重器”铆足了劲,迎难而上。
稳
瞄准既定目标步步为营
“根据复工指南,我们落实了各项防疫措施,完成复工备案后,2月25日正式复工复产,目前正开展桩基施工,力保项目竣工交付目标。”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项目负责人王东介绍,由于项目工程量比较大,原计划春节期间不停工,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按照天津市一级响应的要求于1月28日停工。
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正在施工。受访者供图
施工现场,桩基施工机械林立,物料码放整齐,地面苫盖着绿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并核对、扫描滨海新区建筑工地智能化管理系统二维码、通过消毒走廊、刷卡进场……3月16日一早,返岗复工的工人们穿着工服、佩戴口罩和安全帽从不远处的宿舍分几批陆续走来,履行完上述程序后进入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虽然因疫情耽误了近一个月工期,施工单位进行了重新排期,增加工人工作时长,抢抓时间,尽量按原有计划完成任务,尽快高质量的完成施工。”王东说,项目施工于今年1月中旬正式启动,预计2021年底前具备竣工条件,接下来,将合规稳步地开展建设工作,把停工的几十天抢回来,确保项目按时交付使用。
王东介绍,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三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中科院与天津市政府共建,核心研发基地项目总建筑规模约17.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9.27亿元。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所重大科研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稳字当头,一些“大国重器”都在稳步推进。
c919大型客机10105架机已于3月5日在南昌瑶湖机场开展科研试飞。3月6日,浦东生产线第一架arj21飞机132架机在浦东机场完成首次生产试飞。另外,位于安徽的“人造小太阳”,结合实际组织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年度各项工作。
顺
克服疫情影响项目建设顺利
中国散裂中子源近期捷报频传:
3月15日,中国散裂中子源迎来2020年第一期运行开放的首位现场实验用户。该用户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在散裂中子源利用中子成像技术进行考古方面的研究。
散裂中子源迎来今年第一期运行开放的首位现场实验用户。受访者供图
2月28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00kw的设计指标,并开始100kw稳定供束运行,达到设计指标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
春节假期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条件下,中国散裂中子源调束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加速器按计划于2月3日开始了最新一轮的束流调试工作。在前期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调试,达成了束流调试的目标。
“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3月11日,东莞市委市政府获悉后,第一时间发来了贺信,让中国散裂中子源全体人员备受鼓舞。
在东莞不远的江门,一个大科学装置也在顺利建设中。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工程已于日前复工,全力抢抓建设工期。目前,实验站的实验大厅洞室仅差最后一个关键部位的开挖,年底前实验站整体基建工程基本完成,明年将进行科学实验的安装。
准
拿出看家本领与病毒精准“厮杀”
一些“国之重器”发挥自身在各方面的特长,与新冠肺炎病毒在“短兵相接”,精准“厮杀”。
早在二月份,为了应对新冠病毒,上海光源紧急组织,让原本在关机维护期间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提前开机。来自张江的一束“最强光”照在新冠病毒身上,打开了病毒结构的黑匣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齐建勋、施一是上海光源的用户之一。
这个研究团队主要针对病毒感染这三个环节中的关键蛋白,进行结构解析。通过上海光源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研究团队对帮助病毒组装的s蛋白和n蛋白进行了分析,用于研制更快速的病毒检测试条以及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帮助。研究团队还发现,新冠病毒转录复制复合体蛋白亚基的氨基酸序列与sars病毒的相似性达到90%以上。
安徽稳态强磁场中心,自获悉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后,刘青松药物学团队迅速自主启动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项目。
团队的科研骨干全部取消了假期,抓紧时间进行项目的调研、设计以及资源调配。该团队在经过仔细审慎的评估后,制订了临床应急可尝试用药草案。草案以各种临床特性已知的老药为主,且有一定真实世界的使用证据,或者科研文献数据支持。
目前联合科技攻关团队正在根据部署,加班加点地开展与疫情相关的应急药物研究。
龙跃梅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中,大科学装置、大科研攻关项目等是“国之重器”,是一些尖端领域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国际竞争中,手里有一批“国之重器”,就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
在疫情防控中,一批“国之重器”大显身手,积极参与到疫情科研攻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凭借自身的独有优势,为疫情科研攻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出了无可取代的价值。疫情期间坚守在“国之重器”的科研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投入到了紧张的研究和试验中,不断抢抓时间,争分夺秒,展现出了拼搏奉献、严谨求实的精神,为疫情科研攻关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许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这些国之重器也要上紧发条、马不停蹄:已经运行的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继续建功立业;正在推进科研攻关的要克服困难,按照计划全力推进;在建的要保证安全、抢抓时间,力争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大国重器有着独特的标签、独特的优势、独特的影响。国家为大国重器建设注入很多的资源,有些对症下药将解决现实问题,有些着眼未来所需将深刻改变科研格局……正因如此,外界对它们特别关注和期待。
大国重器,就要有大家风范,需要不断昂扬向上,大显身手。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爽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
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