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2021年渭南市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环科中心)成立以来,在市生态环境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部门、县局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牢记“支撑、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秉持“求实、创新、引领、高效”四大理念,主动做好科研、做优服务、做强支撑、做实项目。特别是2023年以来,市环科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在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生态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切实发挥着科技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对“双碳”工作作出最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如何进一步紧扣人民群众需求,推进美丽渭南建设,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和科技体制创新,近日,记者走进市环科中心,感受新时代渭南生态环境科技的力量。
优服务 强化决策源头环境管控
“遗漏主要排放口,许可排放量计算方法有误,归属类别不对,检测遗漏检测因子……”一本厚厚的台账,清晰地记录着企业办理环评、排污许可证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以及反馈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污染源头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投入运营的“准生证”“身份证”——办理环评证、排污许可证成为当下营商环境最好的剪影,也是对市环科中心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气象、展现出的新作为的最好“检阅”。
紧紧围绕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渭南,市环科中心组织编制《渭南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引领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牢基础;申报大气、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等中省资金项目共计66个,做好中省市资金项目审核;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和共享应用、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渭南市主城区和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评估、环评文件技术评估等工作。完成131个(简化管理81个,重点管理50个)排污许可证技术审核,编制完成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总结报告。建立了专家团队,制定了环评技术评估流程,完成了10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评估工作,累计组织现场踏勘10余次,为全市生态环境决策提供科研服务和技术支撑。
持续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动态更新和落地应用。市环科中心组织编制《渭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方案》《研究报告》《准入清单》,完成数据库及相关图集,通过专家技术审查、科学论证及省级审核,将动态更新成果上报陕西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备案。结合省级数据应用系统平台,优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服务。完成43个建设项目的“三线一单”对照复函,为3个规划和12个项目提供应用咨询。我市作为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研究成果率先通过省级审核,成为全省工作先进集体,为其他地市开展成果集成与应用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经验。
解难题 环保“千里眼”实时监控污染源
“经度109度35分7.02秒,纬度34度31分29.7秒。渭南市临渭区龙背街道史家村瞭望台东,发现露天焚烧,请尽快处理。”2月28日16时25分左右,市大气办依托中心城区露天焚烧监控系统,迅速向大气办、临渭环保分局负责人以及辖区网格员等发出文图提示信息,辖区内网格工作人员立即赶往事发地点,十分钟后找到监控平台提示的火点,迅速将火扑灭,并上传处理后的情况……
2023年“禁止露天焚烧”成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工作。5月16日,市环科中心强化技术力量,试点建设渭南市中心城区露天焚烧智能监控项目。8月20日,该项目启动运行,新建22个视频拍摄监控点位,通过360°旋转高清摄像头可以抓取并存储重要火情数据、视频图像、告警信息、历史重要信息、报表等数据,实现24小时监测临渭区、渭南高新区及周边区域由焚烧引发的污染事件。
“站得高,看得远,一冒烟,就能抓拍成图,并存储成视频。”市环科中心项目科科长李军表示,渭南露天焚烧一直让人头痛,“四处冒烟,到处焚烧,污染空气容易,但查处却难。”执法人员费尽周折找到焚烧点位,焚烧活动基本结束,或者肇事者早已不见踪影,查不到具体人员,执法活动形不成威慑。但是,露天焚烧危害大。焚烧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几乎每天都有。焚烧时间不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推高pm10、pm2.5的浓度。焚烧垃圾时还会产生臭气、烟尘等有害物质。若遇到空气对流,火苗还容易成为火团、火球,引发房屋、农作物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如今,这套智能监控系统还能将疑似火点信息的发生时间、地理坐标、火点强度生成数据库,自动传输至控制中心,为污染防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除了建成中心城区露天焚烧监控系统,市环科中心先后启动建设了渭南市主城区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项目,实施渭南市臭氧成因分析研究项目,开展重污染行业、重点企业绩效升级现场核查,实现对65家汽修企业实时在线监测pid型挥发性有机物,通过视频画面动态监管66家汽修企业喷漆现场,及18家水泥企业商混站现场;对126家工业企业配套安装环保用电采集终端,实现对主城区全域范围内重点污染源生产与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掌握,对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进行预报警。
通过这一个个“千里眼”,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用数据说话,做到对主城区当前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及污染治理设施的监控全覆盖,对报警企业超排、偷排等作弊行为,构建起“发现——交办——处置——反馈”全链条快速反应机制,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数字化保障。
强支撑 激发生态环境“智理”潜力
乘春日之惠风,春和景明如约至。潼关县太要镇秦王寨社区迎来了乡村旅游小高潮。谁能想到眼前即将盛开的花海下面,是曾经被污染的土地。
渭南市(潼关县)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十三个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之一。渭南市成立了先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环科中心配合生态环境部土壤治理中心调研渭南市(潼关县)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策划包装项目,积极为先行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潼关县对照先行区建设方案及“四清单”重点任务,聚焦尾矿库监管、历史遗留废渣管控整治、农用地安全利用等方面,持续推进各项工作。
人们可以看到的是,通过对太峪河沿岸的85亩土地污染严重区域实施转型发展,大量种植月季花,使严控区全部变为“花海”,利用植物较强的吸收力,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含量。目前,月季产业园规划面积120亩,种植月季近百余种,10万余株,有效净化了土壤环境。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绿色生态屏障。2024年,市环科中心始终保持忠诚、坚定、自觉的政治本色,树立精心、精细的工作态度,砥砺认真、无私、规矩的精神作风,持续助力潼关县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做好优先监管地块分类管理和风险防控。深入支撑蓝天保卫战,重点行业环保绩效b级及以上和引领性企业力争达到36家。系统支撑碧水保卫战,开展渭南市“一断一策”水体达标方案中期评估、渭南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渭南市黄河水源地保护划定和渭南市地下水现状调查评估。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管理和落地应用、渭南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年度评估工作,为相关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优质服务,支持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躬逢伟大时代,自当勇担使命、不负韶光。在新时代的发展大潮中,市环科中心正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心无旁骛抓发展,接续奋斗谱华章,踏着春天的铿锵节奏,为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提供坚强环境科研支撑,奋力谱写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渭南的时代答卷。
来源:渭南市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